好父母能給孩子“蜂蜜”|孩子|家長
原標題:好父母能給孩子“蜂蜜”
□記者余淼張瞧
【家長難題】怕孩子被欺負怎么辦?
家長王女士近日向本報求助,孩子很快就要上幼兒園,現在很喜歡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總是被一些強勢的孩子欺負。“我兒子根本意識不到是被欺負了,更談不上反抗,作為家長我怕孩子被欺負,但又怕干涉太多過于保護更不好,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專家解答】與其擔憂不如祝福
團市委12355熱線心理咨詢師王瑞冰說,這其實是年輕父母對孩子人際交往上的擔憂。在平時,大家都見過這樣的場景,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時鬧別扭,孩子沒事,身為“看客”的家長先急了。
王瑞冰分析說,如今的孩子受長輩的寵愛比較多,父母在關注衣食住行的同時,也開始關注他們的外在行為。對于年輕父母的憂慮,她有一個建議:“與其擔憂不如祝福”,也就是說,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擔憂及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兩個小姑娘搶一個玩具,掐架之后的下一秒,可能因為另外一件事,兩個人又親切地抱在一起。”這些小摩擦,在孩子認知世界的過程中是常有的。在孩子看來,這也許都不是挫折,只是在家長這里,小摩擦被放大成了“委屈、受欺負”之類。久而久之,家長的這類情緒就會轉嫁到孩子身上。
小朋友之間的矛盾,孩子有能力、有辦法自己去解決,也許在家長看來這些方法有點“不太成熟、有點可笑”,但在孩子的世界,這是行之有效的。這些事情如果家長立即參與其中,只會讓矛盾擴大化,下一次,孩子再遇到此類事情,腦海中會立即想起,媽媽教育我應該怎樣做。現在書店有不少將“少兒教育”融入漫畫的故事書,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閱讀,在分享的過程中,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教方法,而不是灌輸理念,這會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家長不是“替代”,而是“幫助+引導”,西方一位哲學家曾說,能給孩子提供“牛奶”的媽媽很多,能給他們提供蜂蜜的卻寥寥。牛奶是指代衣食住行溫飽,蜂蜜是指愛的能力,也就是遇到問題時處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