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早班車]蜜蜂的飼養與病害防治技術 第二集
1.主持人:蜜蜂生長發育有哪些特點?
專家:蜜蜂是完全變態的昆蟲,三型蜂均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蜂四個發育階段。成蜂從外觀及從事活動的不同又可分為幼、青、壯、老四個時期、蜂王、工蜂、雄蜂的個體發育因蜂種和氣候條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別。
蜜蜂的四個發育階段及特點:
(1)卵香蕉型,乳白色,卵膜略透明,頭部稍粗,腹末端稍細,蜂產下的卵第一天頭端朝向巢房口直立,第二天會不斷點頭,并逐漸強烈,直到彎腰運動,第三天卵膜裂開,同時出現溶解液使卵膜溶解,卵孵化成幼蟲,平臥在巢房底部。
(2)幼蟲白色晶亮,蠕蟲狀。起初呈C字型,無足,中后期幼蟲呈環狀。隨著蟲體的長大,蟲體伸直,頭朝向巢房。幼蟲一出生就會吸王漿。三日齡以內的三型蜂的幼蟲均由工蜂以蜂王漿飼喂。三日后對雄蜂和工蜂飼喂蜂糧,對蜂王終生飼喂王漿。
工蜂幼蟲長到6日末,胃里充滿了食物,就停止吃東西,伸直身體。這時胃和直腸開始接通。由工蜂將其巢房口封上蠟蓋。封蓋巢房內的幼蟲吐絲作繭。封蓋兩天以后,幼蟲進行最后一次脫皮,然后在里面化蛹。封蓋的幼蟲和蛹統稱為封蓋子。由大部分封蓋子的巢脾叫做封蓋子脾。工蜂幼蟲在封蓋后的兩日末化蛹。
(3)蛹蜜蜂的蛹屬于離蛹類,打絲織的繭衣包裹,蛹開始呈白色,略透明,以后逐漸變成黃褐色,翅、足、觸角都游離,復眼呈白色,后呈紅紫色,最后變成深褐色。
蛹主要是把內部器官加以改造和分化,形成成蜂的各種器官,逐漸呈現出頭、胸、腹三部分,附肢也露出來,顏色由乳白色逐漸變深.發育成熟的蛹脫下蛹殼,咬破巢房封蓋羽化為成蜂。
(4)成蜂的四個發育時期。幼蜂羽化后到分泌王漿前l~5日齡的成蜂叫幼蜂,剛出房的幼蜂體白色,外骨骼較軟,體表的絨毛十分柔嫩,經數小時后才能逐漸強壯起來。三日齡的幼蟲爬在子脾上起保溫作用,并能清理巢房,但自己不能取食蜂蜜,需工蜂飼喂,5日齡的幼蜂能調制花粉,喂養大幼蟲。
青年蜂從分泌王漿到王巢采集以前6~16日齡的工蜂。這個階段的工蜂分泌腺特別發達。6~12日齡的工蜂上顎腺和營養腺都很發達,能分泌大量的王漿,哺育小幼蟲,13~17日齡的工蜂蠟腺發達,能大量造巢脾。青年蜂擔負巢內的哺育、造脾、釀蜜、拖死蜂和夯實花粉等工作。
壯年蜂一般是17~35日齡的采集蜂,主要擔負花蜜、花粉、水、蜂膠等采集工作。一些最強壯的蜂擔負偵察、守衛巢門等工作。
老年蜂大于35日齡、身上絨毛磨損嚴重的后期采集蜂。它們只能采集花蜜,不能采花粉,體質已十分衰弱。
2.主持人:養蜂場地應如何選擇?
專家:理想的養蜂場址,應具備蜜源豐富、交通方便、小氣候適宜、水源良好、場地面積比較寬闊、蜂群密度適當和比較安全等條件。
(1)蜜源豐富。豐富的蜜源是養蜂生產的最基本的條件。在固定蜂場的2.5千米范圍內,全年至少要有一種以上的主要蜜源植物,并在蜂群活動季節還需要有多種花期交錯、連續不斷的輔助蜜源植物,以保證蜂群的繁殖和多種蜜蜂產品的生產。一般來說,蜂場距離蜜源越近越好,但對花期經常施農藥的蜜源作物,蜂群要放在與之相距50~100米的地方,以減輕蜜蜂農約中毒的程度。存在有毒蜜源的地方不能作為養蜂場的場址。蜂場應建在蜜源的下風或地勢低于蜜源的地方,以便于蜜蜂的采集飛行。
(2)養蜂場的交通條件。蜂場的交通條件與蜂場生產和生活都有密切關系。若在交通閉塞處設立蜂場,會給蜂群和蜂產品的運銷及養蜂員的生活帶來較多困難。一般情況下,交通十分方便的地方,蜜粉源往往也破壞得比較嚴重。因此,在蜜源和交通不能兩全時,既要重點考慮蜜粉源條件,也要同時兼顧蜂場的交通條件。
(3)適宜的小氣候。養蜂場地周圍的小氣候特點,會直接影響蜜蜂的飛翔天數、日出勤時間的長短、采集粉蜜的飛行強度以及蜜源植物的泌蜜量。小氣候是受植被、土壤性質、地形起伏和湖泊、灌溉等因素影響而形成的。
(4)水源良好。蜂群和養蜂員的生活都離不開水,沒有良好水源的地方,不利于建場。如果在常年有流水的地方建場則最為理想。但要盡量避免將蜂場設在水庫、湖泊、河流和大的水塘邊。因為在刮風的天氣,蜜蜂如在采水或飛越水面采集蜜源時落入水中,常會造成大量溺死現象,處女王交尾也常因此而損失。此外,還要注意蜂場周圍不能有污染或有毒的水源,以免蜂群遭受損失。
(5)保證人、蜂安全。建立蜂場之前,還應先摸清危害人蜂的敵害情況,如大野獸、胡蜂等。最好能避開有這些敵害的地方建場,或者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可能受到山洪沖擊或塌方的地點不能建場。山區建場還應注意預防火災。北方山區建場,要注意冬季大雪封山。
養蜂場應遠離鐵路、廠礦、機關、學校、畜牧場等地方,因為蜜蜂性喜安靜,如有煙霧、聲響、震動等侵襲,會使蜂群不得安寧,容易發生人畜被螫事故。在香料廠、農藥廠、化工廠以及化工農藥倉庫等環境污染嚴重的地方,決不能建立蜂場。
[NextPage]
3.主持人:轉場遷徙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專家:蜜蜂的飼養分成定地和轉地飼養,定地飼養是指蜂群基本上在固定的蜂場飼養,但有時也將蜂群轉移到附近有蜜粉源的地方采蜜或者進行繁殖蜂群。轉地飼養,時常將蜂群運輸到幾百上千公里以外的主要蜜源植物地區,從事養蜂生產。
實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轉地飼養是充分利用蜜源資源,增加蜂產品產量和蜂群的繁殖,戰勝自然災害的有效措施。但是各項開支大,風險也大。轉地飼養需注意以下問題:
(1)落實場地對某一地方經過實地考察以后,了解了該地主要蜜源植物的種類、面積、開花時間、氣候情況以及歷年到該地放蜂情況和蜂蜜產量以后,提前落實擺放蜂群的場地。
(2)調整蜂群轉地前,對蜂群群勢進行適當調整,重新布置蜂巢,固定巢脾,使蜂巢便于空氣流通,以保證運輸途中的安全。
(3)蜂群包裝主要是使巢脾固定,不擺動,將巢箱和蜂箱連接起來。最好用巢脾固定器將巢脾固定。亦可用長40mm、寬15mm、厚12mm的木條(框卡)卡在各巢脾之間。外側加隔板,用鐵釘固定。
(4)裝運蜂群的交通工具公路使用卡車,江河使用船在夜晚運輸蜂群比較安全。蜂箱門朝后,使巢脾與車廂平行。養蜂人員必須隨蜂押運,以便及時處理特殊情況。
蜂群運到目的地,及時把它們搬到場地,分散擺好,向巢門噴一些水,然后打開巢門。
4.主持人:蜜蜂常規飼養應掌握哪些技術環節?
專家:一般管理技術是養蜂生產中經常而普遍運用的一些技術措施,養蜂人員要熟練掌握這些基本操作技術。通過檢查蜂群,將了解到的蜂群具體情況,結合外界蜜源和氣候條件,采取適當的管理措施,使蜂群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根據不同的季節、蜜源和管理條件,蜂群的檢查方法有三種,即全面檢查、局部檢查和箱外觀察。
(1)全面檢查。蜂群的全面檢查就是開箱后,將巢脾逐一提出進行仔細查看,全面了解蜂群內部的一切現象,有助于采取適當的管理措施。這種檢查方法的特點是對蜂群內部情況了解得比較詳細,但是,這種檢查方法,由于檢查的項目和巢脾數量多,開箱所花費的時間較長,在低溫季節,特別是在早春或晚秋,會影響蜂群的巢溫;缺蜜季節容易引起盜蜂,并且蜂群全面檢查操作管理所花費的時間也多,因此,全面檢查不宜經常進行。全面檢查一般在早春繁殖期、蜂群的分蜂期、蜜源花期始末以及秋季換王和越冬前進行。
(2)局部檢查。蜂群的局部檢查,就是抽查巢內某一張或幾張巢脾,根據蜜蜂生物學特性的規律和養蜂經驗,判斷和推測蜂群中的某些情況,由于不需要查看所有的巢脾,因而開箱的時間短,可以大大減輕養蜂人員的勞動強度和對蜂群的驚擾。
對蜂群進行局部檢查的主要內容和判斷情況的依據如下:
①群內貯蜜的情況。如果要了解蜂群的貯蜜多少,只需查看邊脾上有無存蜜,或者查看隔板內側第二或第三個巢脾上邊角有無封蓋蜜即可。如有存蜜,就表明蜂群存蜜充足;否則,說明巢內貯蜜不足,需要飼喂。
②蜂王情況。如果要檢查蜂王情況,應該在巢的中間提脾檢查,因為蜂王常在蜂巢的中部活動產卵。如果在提出的巢脾上見不到蜂王,但巢脾上有新產下的卵或小幼蟲,而無改造王臺,說明該群的蜂王健在。
③加脾或抽脾要檢查蜂群的蜂脾關系,確定蜂群是否要加脾或抽脾,主要應看蜜蜂在蜂巢內的分布密度和蜂王產卵力的高低,通常抽查隔板內側第二個巢脾就可作出判斷,如果該巢脾上的蜜蜂達80%~90%,蜂王的產卵圍已擴大到巢脾的邊緣巢房,就需及早加脾;如果說巢脾上的蜜蜂稀疏,巢房中無卵蟲、封蓋子,就應將此脾抽出,適當地進行緊縮蜂巢。
④蜂子的發育情況。檢查蜜蜂卵蛹的發育狀況,一是要查看蜂群對幼蟲飼喂的好壞,二是要查看有無幼蟲病。欲查明這些情況,應從蜂巢的偏中部位,提1~2個巢脾進行檢查。如果巢房內幼蟲顯得濕潤、豐滿、鮮亮,小幼蟲底部白色漿狀物明顯,封蓋子脾非常整齊,即發育好;若幼蟲干癟,甚至變色、變形或出現異臭,整個子脾上的卵、蟲、封蓋子混雜,封蓋巢房塌陷或穿孔,說明蜂子發育不良,或患有幼蟲病。
(3)箱外觀察。蜂群的內部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從巢外的一些現象反映出來。因此,通過在箱外觀察蜂群的有關活動和現象,就能大致推斷蜂群內部的情況。箱外觀察這種檢查了解蜂群的方法,隨時可進行,尤其是在特殊的環境條件下,不宜開箱檢查。箱外觀察主要是根據蜜蜂在巢外活動、巢門前蜂尸以及蜂箱散發出來的氣味等狀況來進行判斷。
[/NextPage]
[NextPage]
5.主持人:除了蜜蜂的檢查以外,還有哪些飼養技術和注意事項?
專家:蜜蜂的飼料是維持蜂群正常生命活動和發展所必需的。由于外界蜜粉源的間斷,或人為地過分取蜜,使蜂蜜內飼料貯存不足,因而就會影響蜂群的生存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就需對蜂群進行飼喂。
另外,對蜂群需要施加某些特殊的管理措施時,也要飼喂蜂群。蜂群的飼喂是蜂群管理中一項很重要的手段,飼喂蜂群的方式、飼喂的時間以及飼料的質量和數量等掌握得是否適當,對蜂群都有很大的影響。養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授粉、取蜜、產漿和獲得其他蜂產品,要達到上述目的,就必須使蜂群的群勢強盛,而蜂群飼喂就是為了維持和發展蜂群所采取的一種重要措施。因此,養蜂人員應該遵守“該取則取、該喂則喂”這一條蜂群管理的基本原則。
6.主持人:蜜蜂有哪些常用的飼料?
專家:飼喂蜂群的飼料,主要有糖飼料(蜂蜜或蔗糖糖漿)、蛋白質飼料(花粉或花粉代用品)、水和無機鹽等。
(1)飼喂糖飼料。糖是蜂群最主要的飼料,蜂群缺乏糖飼料不但會影響蜂群正常發展,甚至使蜂群難以生存,用來飼喂蜂群的糖飼料主要有蜂蜜和蔗糖配制的糖漿。根據蜂群的狀況以及蜂群管理的目標,飼喂蜂群糖飼料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補助飼喂,一是獎勵飼喂。
(2)飼喂蛋白質飼料。花粉是蜂群自然食物中惟一的蛋白質來源。成年工蜂雖然在沒有花粉、只有蜂蜜的情況下也能維持生命,但幼蜂的發育和幼蟲的生長卻離不開花粉。蜂群采集花粉主要用來調制蜂糧培育幼蟲。外界粉源不足,就會造成蜂王產卵減少和幼蟲發育不良,嚴重影響蜜蜂群勢的發展;此外,還會引起蜜蜂早衰及分泌王漿和蜂蠟的能力降低,因此,在蜂群繁殖期,如果外界粉源缺乏,就必須給蜂群補充花粉或其他蛋白質飼料。
飼喂蜂群的蛋白質飼料,最理想的就是貯備的花粉脾,其次是干花粉團。如果沒有貯備的粉脾和干花粉團,只好飼喂花粉的代用品,目前使用的花粉代用品很多,例如酵母粉、脫脂大豆粉、豌豆粉等等,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
(3)喂水。水是蜜蜂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蜂體的各種新陳代謝機能,都離不開水,蜜蜂食物中的養料的分解、吸收、運送及其利用后剩下的廢物排出體外,都需要依賴水的作用。此外,蜜蜂還用水來調節蜂巢內的溫濕度,蜂群一到繁殖期,尤其是在盛夏期,需水量是相當驚人的,一個處于繁殖階段的中等蜂群,每天需消耗約250毫升水,當蜂群從外界采不到花蜜時,就會有很多蜜蜂飛往水池或潮濕的土壤表面采水。如果蜜蜂在強風或低溫的天氣下飛出采水,就會造成大量死亡,若在不清潔的水源采水,還容易引起蜂病。因此,自早春起直至秋季.應不斷地以凈水飼喂蜂群。
(4)喂鹽。無機鹽是構成和更新機體組織、促進生理機能旺盛、幫助消化不可缺少的物質。蜜蜂缺乏無機鹽會減輕體重和縮短壽命。蜂蜜中含有一定量的鈣、鉀、鈉、磷、鎂、硫等元素,因此以蜂蜜為食基本能滿足蜂群對無機鹽的需要。給蜂群喂鹽可以和喂水結合起來,在凈水中加入0.5%粗海鹽,或者在飼喂器的流水板上放置鹽袋,也可以將喂鹽和飼喂糖漿結合起來,即在60%濃度的糖漿中,每升加入磷酸氫二鉀500毫克或硫酸鎂725毫克,或粗海鹽500毫克。
7.主持人:蜜蜂疾病應怎樣防護?
專家:蜜蜂和其它生物一樣,也會受細菌、病毒、病源原生動物或昆蟲的感染而發生各種疾病,為害蜜蜂機體。使蜂產品產量下降,嚴重時,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以致全群覆滅。要采取“預防為上,治療為輔”的方針進行防治。①不用來歷不明的蜂蜜或花粉作蜜蜂飼料;②不使用從其它蜂場采購的巢睥;③定期對使用的蜂箱、蜂具、養蜂場地進行消毒處理;④個別蜂群發生疾病時,及時隔離治療,或者焚毀,防止蔓延。
8.主持人:蜜蜂有哪些常見的傳染病和病蟲害?
專家:(1)美洲幼蟲腐臭病。美洲幼蟲腐臭病是由幼蟲芽孢桿菌引起的—種嚴重傳染病,主要是工蜂幼蟲在化蛹期大量死亡;蜂群迅速衰弱以致全群死亡,雄蜂和蜂王幼蟲也可受到感染。蜜蜂幼蟲感染幼蟲芽孢桿菌的芽孢以后,芽孢形成菌體,大量繁殖,使幼蟲發生病變死亡。染病幼蟲大部分在封蓋后的末齡幼蟲和預蛹期死亡,也有的在蛹期死亡。
美洲幼蟲腐臭病是最危險的蜜蜂傳染病,它傳播迅速,為害嚴重,不易治愈,容易復發。一旦發現患有美洲幼蟲腐臭病的蜂群,應立刻連同蜂箱、巢脾燒毀,對使用的蜂具徹底消毒。也可只燒毀蜜蜂和巢脾,用噴燈燒烤蜂箱內壁。病情較輕的蜂群,采取換箱換脾,徹底消毒蜂箱蜂具,結合飼喂藥物有可能治愈。
(2)歐洲幼蟲腐臭病。歐洲幼蟲腐臭病也是蜜蜂幼蟲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以2~4日齡幼蟲的發病死亡率最高。中華蜜蜂容易發生歐洲幼蟲腐臭病,而且病情比較嚴重。
(3)囊狀幼蟲病。囊狀幼蟲病是在世界范圍普遍發生的一種蜜蜂病毒病。由囊狀幼蟲病毒引起的,囊狀幼蟲病的典型癥狀是幼蟲封蓋后3~4天仍然不能化蛹,患病幼蟲體表完整,表皮內充滿乳狀液。用鑷子小心將病蟲夾起,蟲體像一只充滿液體的小囊。病蟲的體色由正常的珍珠白色,變為黃色,最后變成深棕色。其頭胸部首先變成黑色,是囊狀幼蟲病的特征之—。病死幼蟲不腐爛,無臭味,逐漸干枯。
歐洲蜜蜂對此病有一定的抵抗力,飼養和保持強群,即便發生了囊狀幼蟲病,到了蜜粉源豐富時期會自然痊愈。囊狀幼蟲病的防治,以抗病育種為主,加強飼養管理。
(4)蜜蜂麻痹病。蜜蜂麻痹病是由慢性麻痹病毒引起的一種成年蜂的病毒病,有的病蜂不能飛翔,有的病蜂體毛脫落、腹部變黑,所以又稱“癱瘓病”或“黑蜂病”。
另外,常見的還有農藥中毒。目前,由于大量使用殺蟲劑,蜜蜂因農藥中毒的現象相當嚴重。蜜蜂農藥中毒有如下癥狀:在巢門口或巢門前,有許多壯年蜂在地上翻滾、打轉,身子不停地抽搐。有的死蜂腿上還帶著花粉團。蜂群秩序大亂,愛蜇人。提脾檢查時,許多蜜蜂墜落箱底。嚴重時,幼蟲會從巢房脫出,俗稱“跳子”。全場蜂群突然大量死亡,均為采集蜂。
除了農藥中毒,蜜蜂常見病蟲敵害有雅氏瓦螨、亮熱歷螨、大蠟螟、小蠟螟、胡蜂、天蛾、老鼠等多種,其中為害景嚴重的是螨類。
[/NextPage]
上一篇:黃曲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