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是蜂膠質量的第一感性標志,是蜂膠品相、品質、品位的表現方式。顏色之于蜂膠,不僅是一種直觀特征,也反映出蜂膠蘊含的核心價值。蜂膠的顏色,來源于蜂膠功效成分,如黃酮類、酚酸類、萜烯類、多糖類、樹脂復合物和蠟質類物質等。蜂膠具有特殊的“色、香、昧、形、效”,其醫療保健功效與“色、香、味、形”,是互為關聯的有機整體。“色、香、味、形”,顏色第一。
蜂膠優劣分等級,分等定級,先從感官指標開始: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認其形、驗其效。全面認識蜂膠顏色與內在質量的關系,需要從以下多方面因素,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1.正確認識蜂膠顏色,先從標準開始
中華人民共和國蜂膠行業標準( SB/T10096 - 92)規定:蜂膠的顏色有,棕黃、棕紅,有光澤(優等品);棕褐帶青綠色,光澤較差(一等品);灰褐色,無光澤(合格品)。蜂膠國家標準( GB/T24283 - 2009)規定:蜂膠感官要求第一項目是色澤:有棕黃色、棕紅色、褐色、黃褐色、灰褐色、青綠色、灰黑色等,有光澤。對應理化要求的相應指標、乙醇提取物含量、總黃酮含量和氧化時間,分為一級品和二級品。
2.行業慣例看重蜂膠顏色
蜂膠產品的國際貿易和國內購銷實踐中,觀色分類定等級,優質優價,是多年以來的行業慣例。
3.蜂膠顏色與膠源植物有關
來源于楊樹類膠源植物的,蜂膠顏色鮮亮,多為棕黃色、棕紅色等,有光澤;來源于桉樹類膠源植物的,蜂膠顏色發暗,多為灰褐色、青綠色等,光澤較差。
4.蜂膠顏色與積聚部位有關
在蜂巢內,蜜蜂積聚蜂膠的部位不同,其顏色也不同。蜜蜂有向蜂巢上方積聚蜂膠的生物學習性,蜂箱頂部的蓋布、覆布、胯尼龍紗蓋或竹木材料制作的,格柵式集膠器具等處,積聚的蜂膠,顏色鮮亮,多為棕黃色、棕紅色,有光澤;積聚于鐵紗蓋或鐵紗窗處的蜂膠,顏色發暗,多為黃褐色、褐色等,光澤較差;積聚于巢門處的蜂膠,由于缺少蜜蜂腺體分泌物(如多種活性酶和癸烯酸等)參與加工轉化過程,從樹脂類物質到蜂膠的加工轉化過程不完全,顏色較差,多為灰褐色、青綠色、灰黑色等,無光澤。
5.蜂膠顏色與重金屬污染有關
有些蜂農從掛膠覆布、蓋布或巢脾框梁等處,用鐵制啟刮刀:刮取蜂膠,再順手團成團塊狀后,原來棕黃色、棕紅色的蜂膠,顏色逐漸加深變黑;在蜂膠加工中,凡接觸到鐵制設備、設施或受重金屬污染的,顏色也會變黑。這是蜂膠成分與金屬元素發生 {化學反應,引起氧化褐變所致。
6.蜂膠顏色與工藝技術有關
蜂膠提純與濃縮過程中,某些企業工藝技術不完善、不成熟、不合理,引起提純濃縮過程中發生氧化反應。蜂膠中的酚類物質和醛類物質,遇熱氧化褐變,促進蜂膠中的氨基酸等含氨基 1化合物和糖類等含羰基化合物之間發生羰醛縮合作用,生成不穩定的亞胺基化合物,經過分解、縮合等復雜的反應過程,形成類黑色聚合物,導致蜂膠提取物轉化變色,轉化變黑。蜂膠產品加工的通用工藝準則是:“有效成分不破壞、不損失、不轉化,不產生有害中間體”。違背了這一準則,產品變色;變黑,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逆轉的。
7.蜂膠顏色與化學乳化劑有關
在蜂膠產品加工過程中,不當使用化學乳化劑(如聚乙二醇400等),或不當加熱,引起氧化褐變反應,產生分解產物或類黑色聚合物,導致產品變色變黑。
8.蜂膠顏色與假蜂膠或摻假蜂膠有關
假蜂膠是用楊樹芽提取物制成的,在用化學溶劑浸泡楊樹芽浸出物加熱濃縮過程中,氧化褐變,楊樹芽提取物變色變黑。摻假蜂膠是在蜂膠中摻加楊樹芽提取物和人工黃酮等,在加熱摻加過程中,發生化學反應,變色變黑。假蜂膠和摻假蜂膠的顏色是黑色的,用假蜂膠和摻假蜂膠為原料生產的蜂膠產品的顏色也是黑色的。
優等蜂膠棕黃色,所謂“紫色黃金”是誤導。某些廠商在宣傳中,稱蜂膠是“紫色黃金”,其實,他們的產品是“紫黑色”,即消費者常見的“黑色蜂膠產品”,所謂“紫色黃金”之說,不過是誤導消費的一個虛構概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