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各種蜂王的不同質量
論各種蜂王的不同質量
按處王的不同產生大概可分為自然王(分熱時的新王),急造王,交替王還有人工王。那么,我們就看看四種不同情況下的處王,分析其質量哪個才是最理想的。
在以前發帖中提過,一只質優的處王育成,要有兩個前提,一是巢內有足夠的蛋白與能量飼料,二是有強大的哺育隊伍。只要滿足上述這兩個條件,不管用什么方法,育出的都是好王、靚王。那么,我們只要找出那種情況下蜂群提供的條件最為優越,那處王便是我們最想要的。
先看看新手最為常見的——急造王。舉兩個例子——一蜂友的急造王,體形小,產卵力差,不到兩個月便出現交替臺,由此得知,此王不可取。二是另一蜂友,其急造王體形與自然王無異,產卵力與維持群勢的能力都相當的強,這蜂友在論壇里發帖說自己的急造王相當好,我回帖是這樣說的:不是急造王好,而是急造的時機好!同為急造王,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差異呢?原理其實很簡單,一例中的蜂群未能滿足上述的兩個條件,二例中的蜂群卻滿足了,所以二例中的急王,如果主人公不說穿,可能連行家也看不到這是急王!但要知道,盡管我們利用專業的技術保證第二個條件的發生——強大的哺育力,但巢內豐富的蛋白飼料卻不一定被滿足,而急造王會出現在不同的時期,甚至會出現在越冬期間,上述二例蜂友的個案,事實中并不多見。所以,個人認為急造王的質量十分不穩定,不用多說,四種情況內的處王,這肯定不能當首了!
再看看交替王,不少蜂友認為交替王能得到其母代的全部優良遺傳——多年前我已經看過書上是這樣說的!本人看識過不少交替王(也曾專業玩過幾年中蜂),交替王又如急造王,質量同樣不穩定,但交替出好王的機會要比急造多!正如急王一樣,交替王會出現在不同時期(但絕少出現在越冬期間),在自然交替時,蜂群的群勢不一定很強盛(沒有強大的哺育隊伍),外界不一定能提供豐富的粉源(蛋白飼料不足),當交替得不是“時候”,交替出來的處王,質量同樣會出現大波動。所以本人認為,交替王還是要出局。
人工王,這個爭議可能很大。今天,人工育王的技術已相當了得(當然是說專家或高手了),在人為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在育王前組織一個強大或超強的育王群——哺育蜂充足,同時也可以在當地粉源最為充足的時候進行育王。那么,按照上面所講的,人工王是不是能當上“王中王”——質量最優秀的處王,但我的答案還是否定的(先不要拋磚,拿在手里往下看)。在人為調脾,組強群育王時(意圖組建強大的哺育隊伍),你有沒細想過?群內的采集蜂與哺育蜂成什么比例?哺育蜂與卵蟲又成什么比例?哺育蜂又與新出房的新蜂成什么比例(剛出房的新蜂同樣還要哺育蜂照顧)?本人在這里提出一個新的名詞——“黃金比例”!為什么你人工育王要囚老王或將老王提后?不提走又會出現什么現象?這兩個問題其實可以用上面的新名詞可以解釋,因為人為組建的強群未能滿足這個“黃金比例”!所以本人不怕大家狠狠的拋磚,還是大膽的說出:人工王,“您”優于急造王與交替王,但“您”還是屈居第二!
說到這里,大家都知道結果了,自然王當然是本人認為最好優秀的。在上面談及人工王時,已經隱隱約約知道了,因為蜂群會根據外界的飼料多少與巢內的各種各樣的情況而制定最好的育王“時機”。大家也有這樣一個經驗,蜂群雖然出現王臺基,但卻久久不見分蜂。為啥?第一,巢內的飼料還未能滿足。第二,巢內的各齡蜂子與卵蟲未能達到“黃金比例”。
而怎樣才是“黃金比例”呢?本人現在只能說“目前只有蜂知道!”(還在向中蜂學習中)
世事無絕對。人工王,也不是絕對遜色于自然王。向大家建議一個實際的操作,當蜂巢內的臺基出現卵或蟲時(也可以人工組建強群,讓其出現分蜂熱時),馬上進行有數量計劃的人工育王,因為此時蜂群內已形成育王的兩大前提條件,同時蜂與蟲也形成了“黃金比例”,這時人工育王,只要技術到家,不囚王不提王也能成功!(適用于一般小型蜂場本場分蜂換王用)
以后都用這句作結尾:如有錯誤或不妥之處,請高手極力指正!
上一篇:頑固群、工產群,空箱介王法!
下一篇:人工育王的原理、時間和條件